|
||
|
||
|
||
|
文\徐州日報記者 王任飛 圖\通訊員 高行群 黃玉梅 蘇莉鈞 韓月媛 加強醫衛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全市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既是全市群眾對健康生活的共同期盼,也是“健康中國”戰略的題中之義。近年來,市衛生健康委按照省市人才工作目標,緊緊圍繞全市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任務,以提升能力和水平為重點,圍繞“名醫、名科、名院”目標,著力加強醫學重點?平ㄔO和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工作,重點推進基層衛生人才建設,全市衛生人才結構不斷優化,人員素質不斷提高,區域醫療衛生人才高地逐步凸顯,為全市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證。 傾力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 “得人者興”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規律,想要在打造區域醫療中心的征途上闊步前行,就必須聚集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而想要推動新時代人才建設邁上新臺階,則需要做好頂層設計和戰略布局,出實招硬招。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我市把衛生健康人才建設擺在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優先位置,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引領發展”的理念,著力解決制約衛生健康人才建設的主要問題,深入剖析影響人才培養、引進的主客觀因素,通過注重頂層設計、做強共建學科、創建培育載體、拓展服務外延和注重內涵建設等措施,不斷推進衛生健康人才建設高質量發展。 市衛生健康委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創新用人機制,優化人才成長環境,統籌推進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以“彭城英才計劃”和《徐州市“555”引才工程實施方案》為統攬,提請以市政府名義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醫學重點?平ㄔO和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工作的意見》,加強衛生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頂層制度設計。遵循人才培養規律,強化“培養、使用、產出”的導向,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提供了有力的經費保障。 為了加強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培養,我市按照“積極可行、需求導向、因地制宜、開放共享”的原則,積極創新引才模式,以名醫帶名科,以名科帶名院,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時,我市充分發揮各類診治、研究中心及臨床重點專(學)科對高層次醫學人才發展的支撐作用,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模式雙向引智,構建了更加靈活、開放、有效的人才集聚機制。 目前,全市擁有國家和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醫學專家2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35人,擁有江蘇省醫學重點學科2個,江蘇省醫學創新團隊3個,江蘇省醫學重點人才5人,江蘇省省市共建人才3人,江蘇省青年醫學人才68人,徐州市衛生杰出人才7人,徐州市醫學創新團隊培養對象10個,徐州市醫學領軍人才36人,徐州市青年后備人才38人。2016年以來,全市61人入選省第五期“333工程”培養對象,入選數量占全市四分之一左右,95人入選徐州市“雙百”人才。獲評省“雙創計劃”人員36名,入選數量在全省、全市居前列。特別是2021年,我市1人獲評江蘇省特聘醫學專家稱號,實現了我市省特聘醫學專家零的突破。 攬四海英才推動高質量發展 人才資源是醫院發展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擁有高素質的醫療衛生人才,是醫院生存的根基,更是助推發展的關鍵引擎。對醫院來說,有了高層次專家的助力,學科建設將駛入快車道;對百姓來說,有了一流專家的健康守護,在家門口看病更方便、更放心。 風濕免疫疾病是涉及到多器官的疑難病種,該學科的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一個城市的疑難病診斷水平。為了把風濕免疫科做大做強,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引進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免疫治療工程分會青年委員任義樂博士,并配備十多名碩博士研究生,組建強大的?茖W術團隊。完善診療模式、加強學術交流、重視科研工作、培養青年醫生……在任義樂的帶領下,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用了三年的時間便創建成為市級重點?,讓許多疑難危重風濕免疫病患者不出徐州就能得到精準診治。 作為腫瘤?漆t院,徐州市腫瘤醫院以打造區域性腫瘤防治中心為目標,持續深化與江蘇省人民醫院的戰略聯盟協作,在加強骨科、胸外、泌尿外、肝膽胰外、介入、婦瘤等科室協作的基礎上,分別成立了王學浩院士名醫團隊工作站、束永前腫瘤精準化診療工作室、殷國勇脊柱外科精準化治療工作站,讓徐州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國內頂尖醫療服務。 在徐州市中心醫院,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的成效頗為亮眼:醫院注重“量體裁衣”“以才聚才”,與北京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簽訂了學科與人才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引進心臟外科、肝膽外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兒科、呼吸科等專業的國內優秀專家和學科帶頭人;建設淮海經濟區名醫會診中心,涉及30余個優勢?苼唽?,涵蓋105家國內知名三甲醫院的核心層專家,其中院士4位,國家級主委副主委十余人,。ㄊ校┘壷魑敝魑50余人…… 近年來,我市通過赴上海牽頭舉辦徐州—上海名院名醫對接懇談會等活動,引進20個全國?婆琶叭呐R床醫學專家團隊,入選全職引進醫學人才項目11人,柔性引進省、市級高層次衛生人才60人,人才強磁場效應愈加凸顯。此外,委屬單位在開展招聘工作時,注重人才選拔,累計招聘在編衛生專業技術人員581名,高層次人才占比82.1%。 縱深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抓好人才管理機制改革,完善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我市衛生健康系統正全力構建“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 持續發力點燃人才驅動引擎 為加快我市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市衛生健康委堅持把“育才”擺在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優先位置,格外注重青年人才的發掘培養。 2019年9月,徐礦總醫院骨二科副主任醫師王斌作為我市青年臨床骨干人才,跟隨研學交流團前往意大利坎帕尼亞大區,他和同伴們在薩勒諾大學及薩勒諾大學附屬醫院完成了為期半年的學習和交流。“當時我的學習方向主要是骨科腫瘤和髖部骨折,通過參加骨科日常交班、查房、病例討論、觀摩代表性手術等,了解掌握全新治療理念和學科進展。”王斌說,回徐后,他將學到的先進理念應用于臨床和科研,取得了不俗效果。2020年—2021年,他發表了SCI論文5篇,申報了一系列課題,兩個創新項目獲得省、市新技術引進獎,此外,他還被徐州醫科大學聘為副教授和碩士生導師。 選拔青年臨床骨干人才到國內外名校名院名所名科,以“一對一”導師制方式開展研修,這是我市培養醫衛青年人才的亮點舉措之一。這一模式可全面實現徐州衛生人才和國內外頂級醫學專家團隊的無縫對接,讓我市衛生人才直接汲取“養分”,從而快速提升我市醫學各?婆R床技術水平。為激發青年人才干事創業的動力,市衛生健康委還在全省率先設立醫學青年科技創新項目,落實財政補助資金170萬元,為全市廣大青年醫師積極搭建科研創新平臺。 持續提高醫療衛生技術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非常關鍵。近年來,我市圍繞人才強基工程工作機制,突出“三個創新”,不斷推進基層人才培育提質增效。 創新基層編制人事管理機制,積極將公立醫院編制備案制管理試點向基層延伸;創新基層人才招錄培養機制,逐年擴大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數量,優化醫學專業畢業生招聘程序,特別是對于基層引進的高層次、緊缺型人才,采取直接考察的方式招聘;創新基層人才工作和培訓機制,落實基層全科醫生高級職稱超崗聘用、基層骨干人才特設崗位、執業(助理)醫師多機構備案等各項政策。 2016年至今,全市基層招錄訂單定向本?漆t學生894人;近兩年,聯合徐州衛生學校累計招錄面向村衛生室定向免費培養學生1272名,其中667名畢業生已走上村醫崗位;近兩年來每年為基層補充專業技術人員800余人……訂單定向培養醫學生一系列政策保障措施落地,全科醫生全部履約到基層服務,有利于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動實現分級診療,助力健康徐州建設。 多出實招 加快醫衛人才建設 為進一步推動醫衛人才建設駛入“快車道”,通過人才賦能,為健康徐州建設助力,我市提出:“十四五”期間,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衛生人才發展內在規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人才工作機制,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技術精湛、服務優良的衛生人才隊伍。到2025年,力爭培育醫學領軍人才20名,引進專家團隊20個以上,培養臨床技術骨干30名,入選省雙創博士30名,力爭實現省雙創團隊和雙創人才零的突破。 我市將建立健全黨委聯系專家人才制度,對各類優秀高層次人才加大關心關愛和表彰獎勵,加強政治引領吸納,提供全方位服務,激勵人才更好地干事創業。建立高端和緊缺性人才招聘綠色通道,注重兒科、婦科、傳染、康復、急救等薄弱?迫瞬诺呐囵B。大力推進“科教強衛”工程,推進省市重點實驗室、轉化醫學中心、精準醫學聯盟創新中心等載體的建設運行。創新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實施多元化招聘。重點加強公共衛生人才引進培養,按照規定標準配齊配強疾控機構人員,在各類人才培養項目中,優先扶持公共衛生領域,培養符合疾病預防控制實際需要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和學科帶頭人。 積極構建與國內領先醫療機構的長期合作機制,引培結合,以高峰人才引領高峰學科,促使我市醫療機構在高端技術引進、高層次人才培養、科研能力等方面不斷提升,并借助已引進團隊項目所屬醫院的品牌效應和?朴绊懥,不斷擴大和樹立我市各優勢醫療?圃诨春=洕鷧^內的臨床技術優勢和品牌效應。做好高層次衛生特聘人才的全職或柔性引進工作,力爭在2025年完成引進高層次醫療衛生人才100人。 健全獎勵制度,推進科技創新與成果轉移轉化。建立高層次衛生健康科技項目獎勵制度,改革年度醫學新技術引進評估管理,每年完成評估引進醫學新技術100項以上。積極申報省級基層適宜衛生技術項目推廣項目。加強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建設,遴選更多優秀三級甲等醫院成為國家級住培基地;創新住培監管機制,加大全市各住培基地培訓質量管理,每年新增招錄住培學員300人以上。積極資助優秀青年臨床醫師赴外研修,到2025年,完成100名臨床骨干研修培養任務。 多措并舉,全面實施衛生人才強基工程。加快基層衛生人員實訓基地建設,2023年實訓基地覆蓋我市50%的縣(市、區),2025年實現全覆蓋。改革招聘辦法,促進衛生人才雙向流動。開展基層衛生骨干人才遴選,建立專項補助,推行骨干人才協議工資制;到2025年,平均每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骨干人才達到5人以上。實施以全科醫生為主的訂單定向免費培養、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緊缺專業人才培訓等項目,鼓勵各縣(市、區)自行制定激勵機制,力爭每年新增培養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100人以上、全科醫生100人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