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日報記者 李夢虎 于瓏 白雪 沛縣融媒記者 蔡承松 編者按 近一個月來,市委主要負責同志深入全市各板塊調研,市委、市政府連續召開會議,全面分析當前經濟運行情況,準確研判面臨的形勢和問題,并對下一階段工作作出部署。各板塊如何學習、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部署?本報記者深入各縣(市)區,尋找典型、發現問題、剖析成因、搜集觀點,形成系列報道供大家交流學習。 如何擔負重要使命?怎樣爭做更大貢獻? 連日來,沛縣干部群眾聚焦“兩個爭做”奮斗目標,鎖定“四個最前列”主要任務,錨定“雙超千億”具體目標,把學習貫徹市委精神落實到產業轉型的實績上、安全發展的成效上、作風建設的提升上。 聚焦“智改數轉”扛擔當 6月12日,星期天。 沛縣縣委書記吳昊來到沛縣大屯街道,調研蘇邦威數控機床項目以及甲子丙5G光纜加強芯項目。 占地25000平方米的蘇邦威數控機床項目,新上自動化生產與制造設備156臺套,綜合生產制造水平居于全國前沿,實現產值5億元,利稅6500萬元。 實現全過程數字化控制、智能化躍升的甲子丙5G光纜加強芯項目,是大屯街道“智改數轉”重點項目之一,這12條生產線投產后,將實現產值1億元,利稅1000萬元。 吳昊關注“智改數轉”,為了找出這項工作迫切性、必要性的實例支撐,他讓沛縣紡織產業元老顧輝俊梳理出萬錠用工人數:“上世紀80年代230人,本世紀初100人,2011年后40人,2021年4人。” “這兩個項目分別用工能達到多少人?” “蘇邦威數控機床項目投產后用工20人,甲子丙5G光纜加強芯項目12條線投產后用工30人。” 吳昊欣慰地點了點頭,他說:“市委提出加快推進‘智改數轉’,我們越早動手越好,早改早主動,晚了就被動了。” 沛縣大屯街道黨工委書記蘇增彥介紹,這兩個項目是大屯正在進行的“智改數轉”的一個縮影,大屯49家規上工業企業中,已階段性完成“智改數轉”17家,今年將引導剩余32家規上工業企業“智改數轉”,打造5家市級“智改數轉”標桿企業。 而大屯也只是沛縣“智改數轉”的一個縮影,從沛縣經濟開發區到沛北開發區,從宜沛工業園到龍固產業園……沛縣正按照“市場倒逼、政府引導、企業自主”的原則,采取“一企一策”“網上診斷”“遠程咨詢”的做法,下一盤“智改數轉”的大棋。 聚焦“綠色轉型”扛擔當 “推動傳統產業綠色轉型”是市委提出的要求。如何推動傳統產業綠色轉型?沛縣結合實際,寫出自己的答案。 “我們搞產業經濟,一方面要大干快上,更重要的是綠色轉型。”吳昊認為,一個地區的產業特質有其歷史演進的必然性,但是,進入新時代,沛縣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重煤的問題已到痛下決心解決的時候了。 “一些企業在歷史上作出重大貢獻,我們心存感激,但是,這不是它們跟不上時代的借口。”吳昊說,推動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就要大力推行傳統產業提升和老舊企業整治行動,一是對環境問題突出的企業加大整治;二是加快推進傳統產業結構提升;三是扎實抓好綠電發展機遇。 在沛縣龍東煤礦采煤沉陷區5847畝水面上,487968塊單晶硅光伏組件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源源不斷地把太陽能轉化為清潔電能輸送到電網……這里是總投資53.13億元的上海能源源網荷儲一體化(沛縣)示范基地項目,是沛縣“招商引資1號工程”項目,目前30MW已并網發電,已并網部分運行正常,截至今年5月發電量1800萬千瓦時。 這個項目是沛縣從傳統能源基地到新能源重鎮華麗轉身的現實寫照和一個開始。據了解,170MW漁光光伏5月26日已開工,8月底將實現并網,與此同時,70MW漁光光伏公開招標。 沛縣現有采煤塌陷地可用于光伏發電的有32000畝,可以布局2GW的光伏發電,沛縣還擁有發達的北部電網,也就是“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煤電”,就有了發展高新產業的基礎條件。 巧的是,省政府正謀劃氫能源基地試點,省工信廳和徐州市政府聯合以沛縣為基地,做氫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根據縣委安排,縣長索向東任氫能源產業鏈鏈長。 “能源產業是最基礎的產業,它是皮!其他的都是毛,有了皮了還怕沒毛嗎?”吳昊說,光伏一條鏈,氫能源一條鏈,這兩條鏈經過3到5年發展,就有望實現從傳統能源基地向新能源重鎮的華麗轉身! 運用現代技術,強化“雙控”“雙碳”管理,是當前沛縣的一項探索。 在沛北經濟開發區節能降碳綜合服務平臺,沛縣楊屯鎮黨委書記王廣浩介紹,楊屯鎮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建設的這個平臺,通過數據采集、數據分析、實時監測、智能預測、即時預警等功能,打造區域節能降碳“一張網”。 楊屯鎮在59家重點企業的電費結算關口加裝110塊智能遠程電表,將企業的實時用電數據上傳到云平臺,并結合企業主動填報產值等數據,掌握區域內能源消費結構和現狀,為合理配置能源、優化產業結構提供輔助決策。 聚焦“鄉村振興” 扛擔當 夏天的大沙河兩岸瓜果飄香。 “以前一畝羊肚菌要‘吃’500公斤小麥,現在‘吃’150公斤小麥就能‘飽’。”沛縣鹿樓鎮食用菌育種“土專家”李加祥報告了這一喜訊,羊肚菌的營養包以小麥為主,2020年起,李加祥嘗試減少小麥用量,增加腐殖酸含量,連續2年,畝產量從250公斤提升到750公斤乃至1000公斤! 據了解,鹿樓鎮以工業化理念、產業鏈思維謀劃農業產業發展,高效果品加工、食用菌研發生產、林下金蟬養殖等諸多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獲得強勁發展。 “市委重視農業產業化以及特色產業的培育,對照要求,鹿樓存在農業龍頭企業偏少、產業鏈條短、精深加工能力弱、擴產資金缺乏等不足問題。”鹿樓鎮黨委書記韓方興說,下一步鹿樓鎮將把推進農業農村重大項目作為載體和抓手,做好“店小二”,靠前服務、真抓實干、加快補齊全鎮“三農”領域短板弱項。 徐沛快速通道兩邊是沛縣傳統的農業區,五段高標準農田示范方、魏廟高標準農田示范方、胡寨高標準農田示范方……一個個牌子在剛剛收割完小麥的農田里格外醒目。 ——小麥平均畝穗數44.5萬,比去年的44.2萬增加0.3萬; ——每穗粒數平均29.9粒,比去年的29.8粒增0.1粒; ——千粒重41.2克,較去年增0.2克; ——畝單產平均466公斤,較去年增15公斤…… “每畝穗數、每穗粒數、每一千粒重量數,這些指標決定是否豐產,目前獲取的數字,是絕對的豐產!”沛縣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科科長耿立新向大家報告了喜訊。 “對照市委關于鄉村振興的工作要求,我們還有很多短板!”沛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張興浩說,下一步將牢記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以鄉村振興戰略五大工程32項重大項目為抓手,重點推進敬安鎮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等特色農業園區建設,確保新增高標準農田11萬畝,吸引30億元以上工商資本投入農村。 聚焦“生態建設” 扛擔當 近日,沛縣安國湖國家級濕地公園,飛來5只水雉。這類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特別挑環境,它們安家這里,是在為良好的生態環境代言。 而在2012年前,這里因采煤塌陷導致農田沉降、房屋龜裂,到處是殘垣斷壁。 “這群水雉是大自然派來的最嚴格的‘驗收團’。”沛縣副縣長、安國鎮黨委書記朱成說,安國湖濕地的生態修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希望更多“驗收團”來“點贊”…… 同樣是治理采煤沉陷區,沛縣龍固鎮建設了龍湖濕地生態環境修復工程。來自污水處理廠的尾水,經過這顆“腎”的過濾,水更清! 有了污水處理廠,為啥還要花2億元搞建設尾水生態濕地?是對污水處理結果不自信?還是多此一舉? “這是為了更好地提升龍固鎮整體水環境質量給自己設計的一道‘附加題’。”沛縣龍固鎮黨委書記閻壘武表示,達標尾水經過濕地砂石過濾、微生物及水生植物深度凈化,將為龍湖濕地和河道水網補充高質量的潔凈水源。 聚焦“城市更新” 扛擔當 “要注重城鄉統籌,加快推進城市更新改造,不斷提升功能品質,打造富有實力的現代城市。”面對市委的要求,沛縣加快城市更新的腳步: ——垃圾處理場在經過5到12年的封場后,正在進行生態修復,一座秀美的公園即將建成; ——曉明樓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工程進展順利,一座包含歷史、文化、教育、人文、發展等內容的沛縣教育史館即將面世; ——街道亂、廠房破、房價低、上學難……曾貼著N個負面標簽的沛縣經濟開發區鐵西片區,成為宜居宜業的“風水寶地”,濱河公園正在建設中…… “城市更新不僅是對空間功能的改造,也是一種持續性、動態化的城市治理手段。”沛縣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楊琦說,開發區下一步將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存量資源盤活、生態環境營造、人文環境提升,打贏“產城融合攻堅戰”,繼續開啟城市蝶變新局面。 “我們期待早日搬到新校區,改善辦學條件,提升辦學水平,提高辦學質量。”最近,沛縣中等專業學黨委書記、校長吳鳳英帶隊去新落成的湖西職業教育園研究搬家事宜。 而湖西職業教育園這個工程一旦完工,將使得N個設想迅速落實。到了暑期,全縣10所高中學校均為縣城寄宿制,沛縣中學將努力實現全市四星級高中持續領跑,積極爭創省高品質示范高中,而其他9所高中將做到特色發展、競相進步……“一馬當先、九牛爬坡”的教育新生態即將形成。 “學習貫徹落實市委精神,要牢牢把握‘擔負重要使命,爭做更大貢獻’這一核心要求,更加主動地扛起擔當,把沛縣發展放在更大視野、更大格局中審視、謀劃和推進。”吳昊表示,當前,必須堅定不移地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必須堅定不移地做大做強實體經濟,錨定“雙超千億”目標不松勁,大干快上,全力以赴謀發展、抓發展,上半年要力爭完成,下半年要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